機床作為工業母機,是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已發展成為產值近9萬億元的產業,具有巨大的定位替代潛力。數控機床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可以為各部門提供設備和手段,在智能制造和數字轉型中發揮重要的戰略意義。
機床作為工業母機,是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已發展成為產值近9萬億元的產業,具有巨大的定位替代潛力。數控機床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可以為各部門提供設備和手段,在智能制造和數字轉型中發揮重要的戰略意義。
(數控車床)
2021年,機床行業產值達到峰值285億美元,體積巨大,但面對如此巨大的“蛋糕”
2021年,中國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額74.6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出口額為53.2億美元,同比增長32.7%,貿易逆差為21.4億美元。此外,中國金屬加工機床的進口主要來自日本、德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2021年,三者進口總額占70%以上。機床進口高度集中的特點可能帶來高端機床設備和關鍵功能部件的供應風險,核心技術可能面臨“脖子卡住”的問題。
這與機器人行業的現狀“一模一樣”。在加快定位的道路上,機器人和機床正在相互合作,共同“實現目標”。
機器人企業進入機床
2021年12月,《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開發智能立/臥式五軸加工中心、高精度數控磨床等工作母機。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扶持政策越來越頻繁。今年9月,首個國際標準ISO23218-2正式發布,中國領先的機床數控系統在20大中也強調了國家安全的突出地位,特別是軍事領域的自主可控性,包括軍事制造設備-高端五軸數控機床的自主可控性。
同時,疫情過后,工業自動化生產具有明顯的優勢。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深化和勞動力成本的不斷增加,對工業自動化生產相關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2022年9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為43009臺,同比增長48.28%;1月至9月,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為32544臺,同比增長20.04%,同比增長率有所回升。隨著機器替代過程的加快,工業母機與工業機器人和激光設備相結合的技術越來越多,這將加速工業母機的需求。
根據一些研究機構的數據,未來中國數控機床市場規模將穩步快速增長,到2024年將達到5728億元,較2021年2687億元大幅增長113.17%。
機器人配合機床,幫助生產制造
機床是一種制造機器的機器,即將金屬、其他材料和工件加工成所需的形狀和尺寸。數控機床的全稱數控機床是一種配備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機床。數控機床系統具有處理控制代碼或指令規定程序的能力。通過數控裝置發出的控制信號,控制機床的運行,根據設計圖紙要求的形狀和尺寸自動加工零件,可以更好地解決復雜、高精度、多品種的零件加工問題。
數控機床作為一種更智能、更數字化的產品,通常由控制系統、伺服系統、傳動系統、檢測系統、機床本體等輔助系統組成。
在制造業的實際使用場景中,金屬和塑料是生產過程中最基本的兩種材料。將原材料轉化為產品,特別是大型工件,往往需要機床。在加工過程中,通常會引入工業機器人,完成搬運、拋光、噴涂等工作,起到輔助生產的作用。
兩者的配合在柔性制造中也同樣重要。
隨著大規模生產的瓶頸,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強烈。柔性制造適應了“大規模定制”生產批量小、品種多的特點,已成為制造業的“新概念”。為了滿足這種“靈活性”的需求,“實施”需要更高的智能水平。因此,有必要開放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和各種專用設備,使其合作得當,滿足生產要求。
共同跨越“國產替代”大關
從目前全球數控機床的市場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美國國家。其中,中國和日本的全球市場份額并列第一,占32%;德國、美國和意大利分別占全球市場的17%、6%、5%。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數控機床市場規模為5724.05億元。2021年,中國數控機床市場規模為2687億元,同比增長8.65%,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約為2957億元。
機器人也面臨著國內替代的問題,由于核心技術的空心化,國內替代面臨著技術障礙。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占工業機器人本體生產成本的70%,是產業鏈的主要價值高地。發那科,ABB、安川和庫卡之所以能夠始終控制工業機器人市場,是因為它們掌握了核心部件的關鍵利潤點,因此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一些國內品牌可以大規模生產零部件,通常仍然滿足中低端需求。
機床和機器人都需要機電一體化產品。精密傳動裝置、伺服電機和控制系統是核心技術。對于具有一定資金、市場和技術實力的企業,通過建設產業鏈、合作或并購,不斷吸納人才,發展技術,結合當地服務優勢,有望在未來真正實現對外國品牌的進口替代。